茶楼家

福贡县赤洒底村:转型为“大产业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

2024-07-31 11:42 |

在云南省福贡县的崇山峻岭之中,隐藏着一个名为赤洒底村的小村落。这里,曾经是一片默默无闻的土地,而今,却以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,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。赤洒底村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成功地将“小茶叶”转型为“大产业”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。

一、茶叶产业:奠定坚实基础,开启转型之路

赤洒底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适宜种植高品质的茶叶。依托5100亩生态茶叶种植基地,该村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村民们世代以茶为生,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。然而,长期以来,由于品牌散乱、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,茶叶产业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。

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赤洒底村开始探索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。通过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该村成功整合了全村的茶叶资源,建立了统一的品牌——“赤洒底村的茶”。同时,还整合了全村11个茶叶加工厂的产能,实现了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集中化、专业化。

二、品牌整合与市场推广:提升品牌影响力,拓宽销售渠道

在品牌建设方面,赤洒底村不仅统一了主品牌,还根据茶叶种植历史30年以上的小组地名命名,建立了7个子品牌。这种品牌整合策略不仅增强了品牌的辨识度和记忆点,还凝聚了品牌合力,提升了整体竞争力。

在市场推广方面,赤洒底村充分利用滇沪协作等机制,与上海亚朵集团、松赞半山酒店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成功将茶叶产品打入高端市场。同时,该村还在州府六库镇铺设茶叶销售点,开展茶叶采摘、加工体验活动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。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,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三、政策支持与产业帮扶: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

赤洒底村的茶叶产业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在转型过程中,该村得到了县委、县政府以及乡党委、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关怀。各级政府不仅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,还为该村提供了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的支持。此外,通过沪滇协作等机制,赤洒底村还获得了来自上海等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,进一步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。

四、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:实现经济、社会、生态效益共赢

在茶叶种植过程中,赤洒底村始终注重生态保护。该村保留了碧罗雪山茶叶的原生态口感层次和丰富的营养成分,使茶叶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。同时,该村还通过科学种植、合理采摘等方式,实现了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通过茶叶产业的发展,赤洒底村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,还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改善。茶叶产业成为了该村的支柱产业和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。此外,茶叶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,如旅游、物流等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综上所述,赤洒底村通过茶叶产业的规模化、品牌化、市场化发展路径,成功地将“小茶叶”转型为“大产业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。该村的茶叶产业转型之路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,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。


相关信息